【农房之光】“五度”财务人
对很多人来说,财务工作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更多些理性和认真,然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却有我们长袖善舞的另一面,那就是“五度”财务人。
力度:一把标尺激活财务管理绩效
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就有了看板,有了看板,就有了相互间的比较和力求更好。这点在财务部实施财务管理中,体现得尤其见力度。
“分核算、报表、预算、分析、稽核、重大事项、临时任务等版块进行全集团财务条线的考核,并公布了具体实施办法和评分标准。逐月考核、按季榜示,有目共睹,奖惩分明。
如同一把有力的标尺,当第一次考核分数和详细的扣分理由公布后,各项目人员都能看到彼此的高低上下后,财务群一下子“火”起来了。用集团下属一个事业部的财务总监的“名言”来说就是:“奖金是小事,关键是不能丢人啊。”是啊,这不是为金钱,而是为荣誉而战。
第一次的考核就成功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和不服输的斗志。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问题”,大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分数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扣分?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怎么改进才能避免重复错误?
一个项目财务经理来集团办事时,专门抽时间请我们的考核人员帮忙分析扣分的原因。集团财务办公室没有多余空位,他就搬个小凳子,拿了个小本子,凑在考核人员身边一条一条的记录。他说这样一分析还真看到了很多问题,回去以后要专门组织财务人员开会,一起学习,把这些错误的原因分析清楚,避免重复错误。
QQ群彻底成了大讨论的平台。平时不怎么关联的项目之间,也互相分享经验、借鉴教训,考核人员的电话也多了起来,我接到电话,听到最多的话都是:“不是查分数啊,我只想搞清楚问题,避免下次再错。”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有一种小小的触动,我们的考核早已不单纯是为了薪酬体系的规划设计,它已经成我们财务人员提高绩效能力,共同进步的推手。
高度:为达目标“自讨苦吃”不遗余力
2012年以前,财务还在使用比较落后的金蝶单机版财务软件,这对于一个当时已拥有78家下属子公司的大型集团来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发展的要求,推行计算机与网络相结合的、动态监控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以财务转型推动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了。但是,这么大体量的变革是要历经破茧成蝶、脱胎换骨前的磨砺蜕变才可能实现,是要有相当的勇气和魄力的。
启动大会上,大家在清楚这样的变革会为集团的战略发展带来优势后,到场财务人员一致同意啃下这个硬骨头。第一事业部财务总监,当场立下“军令状”:不仅要做,还要以100分的成绩做到完美。这是替我们所有财务人员表达了不留退路、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上线前期艰难而复杂,准备阶段要制定整体规划、统一制度、梳理流程、设计标准化科目、收集基础数据,组织人员培训。这些都无前例可循,要反复的设计、一点点的摸索。第二事业部财务总监因为长时间看电脑,视力下降的厉害,看近的报表要戴上老花眼镜,看远处的讲板又要脱下眼镜。在我们梳理流程、设计标准化科目的会议上,我注意到她无数次的把眼镜戴上又脱下,脱下又戴上,不顾眼睛的不适,仔仔细细的梳理各个环节、与原科目进行一一比对。我们都说她有“三高”——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
上线实施过程中,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上线同步、顺利实施,我们采用集中操作的方式,将财务人员“关”进崇明培训中心一星期,进行集中操作。培训中心的电脑房很小,加上电脑排放紧凑、人员又多,房间里非常闷热,可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到了吃饭时间,工作人员最头疼的是总要“三请四请”,大家还意犹未尽,放不下手上的工作,工作人员只有威胁要锁门才能逼大家去吃饭。晚上9、10点钟,做上瘾的财务人员都不愿意离开,工作人员起初还劝大家回去休息,发现实在劝不动后,只好无奈地帮大家买来夜宵。
镇江区域财务经理面临项目大、历时长,历史数据量相当多的情况,为保持和其他人同步,他多次凌晨3、4点钟就起床工作,每次推门进入电脑房,总看到他已经在里面忙碌了。整个实施过程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形成了“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当最后一天宣布实施成功时,小小的电脑房沸腾了,欢呼声震耳欲聋,这是我们卸掉了所有压力后的激情释放。回上海的车上雅雀无声,几乎没人欣赏沿路的崇明风光,都疲惫的睡着了。
上市工作中,财务部是联系审计、评估、券商之间的桥梁,对下属92家公司的每一项数据我们都需要反复的协调、对比、汇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就要与审计、评估、券商和项目财务四方进行协调,这样进展会比较慢,但是上市的时间节点不等人,为卡牢时间节点,我们只能争分夺秒。
凌晨6点,财务部灯火通明,没有丝毫的睡意。打扫的阿姨推门进来时,疑惑的问:你们怎么都这么早就来了?其实她不知道的是,我们是工作一整夜。
厚度:学习型组织建设“群情激昂”
财务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会计准则为逐步达到与国际趋同,也不断地进行修订,在这样的形势下,财务人员再不能只“低头看帐”,也得“抬头看天”了。
读书、培训掌握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政策和制度,保持“与时俱进”,是新常态对财务人员的要求。集团财务经理就是读书学习的“达人”。在工作强度很大的情况下,她还总是能神奇的“挤出”时间看书。看到一本好书,她就会非常兴奋地推荐给我们,还经常会找出几个关键点来和我们分享讨论。有次她在外参加培训,觉得讲师讲的非常出色,内容对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她就想把讲师请来我们集团,给所有的财务进行一次培训。当她和讲师商量时,对方却因为时间原因没有答应。但是她可不是这么容易就“打发”的,她锲而不舍地跟讲师联系、反复说服,最后讲师被她的“软磨硬泡”感动了,专门抽出时间到集团带给我们一次头脑风暴。她还经常要求我们把下班后的“碎片时间”管理起来,多读书充电。
在这样的感染下,我们的财务人员已经少有电视控、手机控、游戏控了,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们深知8小时之内只能决定现在,8小时之外却能赢得未来,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蔚然成风。
9月的上海天气仍然炎热,但是再热也没有财务例会上的气氛火热。这一季度的财务例会,我们打破了严肃的照本宣科的模式,开展了财税知识大比武,集团财务总监陈耀兴为竞赛编写了考题,并亲自主持了竞赛。竞赛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平日 “稳重”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 一下子都“HIGH”了起来。抢答题环节,这边的项目财务经理回答有误,那边立马“群情激昂”,争分夺秒的举手要求抢答。就在大家争论谁先举手的问题时,建设公司的财务经理竟然不管三七二十一自顾自地站起来抢答了,引发现场一片欢笑,也调动了所有人的情绪。理念在思考中升华,真理在辩论中明晰,最后的胜负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这样轻松、互动、幽默、深刻的方式,让我们对平时掌握的比较表层或者比较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深层的理解。
深度:深入项目“接地气”,挖潜力
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我们要专注于业务,加快创新,力求为企业挖掘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挖掘,从我们财务角度就是一点一点地“抠”,尤其要扣成本、扣利润。
怎么去“抠”,光在集团“遥控”是做不到的。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展财税稽核,深入项目“接地气”。对其基础工作、税务工作进行评价,对收入、成本、费用进行动态监测,对财务、税务风险进行揭示。因为我们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毫不留情,透彻披露、揭示风险,我们的稽核人员都成了最“难缠”、最“无情”的人。
但是特别令我感动的是,项目财务对稽核工作的理解。有次去项目,项目人员非常认真地对我们说:你们早就应该来,早点发现实质问题,帮我们解决问题。他们没有把稽核看成是“挑毛病”,而是通过稽核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开展稽核的宗旨么?不仅要发现,更重要的要解决,解决好才有潜力可挖。
宽度:长袖善舞化数字为音符
2014年5月集团财务部举办“为你读诗”主题活动。从选诗、配乐再到服装,我们都做了精心准备。集团财务经理诵读了《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节奏轻柔委婉,展现了美妙的意境和真挚隽永的感情。
同时, 三位财务工作人员,还以组合的形式,朗诵了励志诗歌《相信未来》,铿锵有力的语调,表达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的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完美的契合了我们农房人的精神。
每年的年会,集团财务部都有个保留节目——跳舞。其实对于跳舞我们都是正宗的“门外汉”,但是我们有激情、有活力。每次年会前我们都精心选舞、配乐,跟着音乐节奏设计编排动作,利用午休时间、休息日时间排练。
行动证明,我们早已摆脱了刻板、木讷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固有形象,我们是追逐梦想、充满激情、朝气蓬勃、活力十足的“五度”财务人——有力度、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有宽度,让我们越发喜欢这个岗位,也更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五度”表现,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董琳)
关注光明地产微信,掌握最新动态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